Loading...


2007年3月13日 星期二

內線交易 - 不公平的比賽

前言:"明碁涉內線交易 桃檢六十多人大陣仗搜索"

今天產業界最大的新聞,就是明基(Yahoo!奇摩的新聞標題錯用成"明碁",還放在最大流量的入口新聞標題上 @@)的新聞,檢方認定明基內部員工,在明基發佈財報公佈之前先行大量賣出持股,所以進行追查。其實這並不是最近以來的單一事件,例如 "花旗併僑銀消息滿天飛 金管查:查有無炒股" 這則昨天的新聞講的也是同一件事,再加上之前台開案、中信金案、力霸案、嘉食化案…… 看來「內線交易」的新聞好像隔一小段時間,就又有一家公司像地雷一樣爆發出來。

為什麼這些「被檢調追查」的公司,一家接著一家? 其實說實在的,這些被追查的公司只是冰山的一角,內線交易金額不夠大、公司名氣不夠響亮、或者是各方既得利益者都拿到想要拿到的利益了……這些公司的家數可能都像冰山沉在海裡的部份一樣多,而沒有被挖出來或是沒有被爆料,也因此「沒有被檢調追查」。


現在內線交易情形已司空見慣,加上法律的規範不是很明確,主管機關與司法機關以及投資大眾之看法或認定標準不一,導致無法明確論斷而難以有效處理。以內線交易之構成要件而言,最重要者乃內部人必需獲悉未公開有重大影響股票價格之消息(內線消息),所謂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之消息,依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四項規定,係指涉及公司之財務、業務或該證券之市場之供求關係,對其股票價格有重大影響,或對正當投資人之投資抉擇有重大影響之消息而言。

就是因為這個「重大消息」的界定在證交法裡是採用抽象的定義方法,但是就是因為太抽象了,所以會有太多的模糊地帶,例如說某 A 君是某家上市公司的業務人員,當他確定會簽一張大訂單之前,就先行進場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數張,這算不算內線交易? 如果算的話,我想可能每家公司的內部員工都或多或少有內線交易的情事發生。

如何防範內線交易其實不是我們這種市井小民可以思考的,大家倒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該如何避免在正式新聞出來之後,跳進去搶買股票來當最後一棒(利多新聞),或是盡量避免去買一些長期前景有疑慮的公司(利空新聞)。不過話說回來,在一年前,誰會覺得中信金、明基等公司會有內線交易的新聞出來,他們都是投資人心目中的好公司啊!

看來有投資股票的大家,自求多福了!

3 則留言:

Simon 提到...

內線交易除了認定內線消息不易,另外在裁罰的部份也很困難。究竟不法利得如何認定?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如何計算?

其實明碁事件只能說他們的手法實在太過粗糙,不然內線交易防堵或偵知不管在國內外都是非常困難的。

這也就是我從不買國內股票的原因。淺碟型巿場太容易受人為操縱,國內投資我只買指數型基金賺約當大盤報酬12%,懶人投資法就已經好用的很,時間和金錢成本都低到不行。

匿名 提到...

既然台股如此可怕

為何 還是很多人 求要內線?

你要不要 ???

Allen 提到...

這就是內線交易誘惑人的地方,台灣股市是個淺碟的市場,消息面以及 "概念股" 主導了一切。

不管有沒有內線,也不管內線準不準,只是請大家在依 "內線" 做投資決策時,再多想一下,自己會不會是一頭跳入主力或大股東布下的陷阱中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