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碟片廠商 - 向上提昇或向下沉淪?
前言:"精碟與日本歐姆龍集團簽約取得專利,增亮膜本月量產" & "盟立向台灣新竹地方法院聲請對遠茂光電執行假扣押"
光碟片產業,又一個台灣第一的產業,從 CD-R 起,一直到現在的 DVD±R,台灣所有光碟片廠商的產量平均約佔全球產量的 70%,輝煌的年代甚至全球市佔率到達 80%!! 檢視光碟片產業的歷史,可以看到一個產業從興起,到成熟,到台商一窩蜂投入,到殺價競爭,最後到沒落的興衰故事。
早期 CD-R 產品多數產能均掌握在日、美大廠手中,加上光碟機並不普及,所以 CD-R 一開始是以一片一片來賣,價格不斐(小豬在學生時代買過一片 150 元的空白片)。但隨著生產技術逐漸成熟,CD-R 產品價格快速下滑,進而帶動市場需求,嚴重壓縮日、美大廠之利潤,於是陸續停止擴充生產線計畫、減產,甚至退出量產。在這個時間點,嗅到商機的台灣廠商正以較低的生產成本積極投入 CD-R 光碟片的生產,因此在光碟產業中所占之比例不斷提高。由於掌握規模經濟之優勢,使台灣 CD-R 全球市佔率不斷提昇。
尤其是 1999 年,可說是台灣 CD-R 廠商營收和獲利最好的時刻,1999 年第二季、第三季之間為廠商獲利狀況的最高峰,全盛時期的 CD-R 幾乎可說是做一片賺一片,甚至有人形容當時 CD-R 像是印鈔機一般,大廠如錸德、中環等毛利率更高達 50% 以上。不過,也由於高額利潤吸引包含 CD-R 大廠以及週邊小廠大舉擴充產能,加上 CD-R 技術門檻相對較低,雖然管理與良率仍取決於各廠自身之努力,但基本上只要資金充足即可購入機器來投入生產,產品差異性不大,而生產技術也不斷進步,平均生產時間大幅降低,這也導致日後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問題。
再加上原物料成本攀升、權利金問題、機器設備價格高且多依賴進口等因素之影響:首先,光碟片的主要材料是石油的加工品,油價高漲當然使得所有光碟片業者成本壓力沈重,其次,荷蘭飛利浦公司擁有光碟片產品部份專利,導致台灣光碟片業者需負擔大筆的費用,或者選擇放棄部分市場。另外,過多的廠商投入,依產品供需條件來看,價格只會往下,而且在產業秩序未整併前,這個往下的趨勢已經讓這些光碟片廠商做一片賠一片了!(沒錯,從做一片賺一片,到做一片賠一片!)
基本上這是一個已經被台灣廠商玩爛掉的產業,因此會有像遠茂傳出財務危機,付不出錢被供應商告的案例發生。也因此「轉型」是唯一的出路,像精碟這次在市場上發布的消息,要投入增亮膜(液晶面板中,背光模組的零組件,可參閱 "專業彩色濾光片廠的何去何從!? 從展茂財務危機談起" 裡的零組件介紹)的生產,讓精碟可以從【光碟片廠商】轉型為【面板零組件廠商】,當然股價的本益比(更多成份是本夢比)就往上拉高,市場也立即以連續性的漲停來給他拍拍手!
精碟的轉型不會是第一家(像之前錸德轉投資 OLED 錸寶、中環轉投資影音事業等、……),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家,但是如何在轉型後結合原本競爭力以及外部力量,讓轉型的成效不只是短期炒作股價的利多消息,才是真正的策略成功!大家拭目以待…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